澳门·新莆京9288app官网(认证平台)-App Platform

北大团委博士生讲师团推出“时政热词青年说”系列视频,第三讲聚焦“第二个结合”

编者按:春风十里,繁花竞放,皆不如青年之风华。青春如诗,智慧为伴,此刻共绘时代之卷。在这波澜壮阔的新时代,青年们肩负着时代的使命,以理论宣讲为媒,将思想之光照耀四方。北京大学|澳门·新莆京9288app官网团委博士生讲师团精心打造“时政热词青年说”系列视频,诚邀您共襄这场思想盛宴。从新质生产力的蓬勃涌现,到“第二个结合”的创新实践,再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璀璨光辉,我们一同解读时政热词、挖掘深刻内涵、感悟思想之光,将青年力量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。我们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,以青年解读时代,将青年人的智慧和热情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,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青春力量。

在2023年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“第二个结合”的表述,代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。为何要将传统文化提炼出来进行专门论述呢?我们应该如何理解“第二个结合”?为什么说“第二个结合”是又一次思想解放?

本期“时政热词青年说”聚焦“第二个结合”这一核心议题,特邀北京大学|澳门·新莆京9288app官网团委博士生讲师团成员、马克思主义学院|澳门·新莆京9288app官网2022级博士生姜如雪,以专业视角逐层分析“第二个结合”的丰富内涵及其重要意义。

从“第二个结合”的两个主体(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)的角度来看,二者相辅相成,只有植根本国、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,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。“第二个结合”的表述还是现实的时代要求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、更广泛、更深厚的自信。总之,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有机结合、化学反应,双向的互动不仅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,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,对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。

宣讲视频

2021年7月1日,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正式提出了“两个结合”的重大论断,即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”。

2023年6月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了“第二个结合”的表述,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。

宣讲片段

为何要将传统文化提炼出来进行专门论述?

首先,从“第二个结合”的两个主体(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)的角度来看,二者相辅相成。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,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,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。只有植根本国、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,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魂,传统文化则是我们的根,其中的优秀部分历经大浪淘沙,跨越不同时代,成为了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。

第二,“第二个结合”还是现实的时代要求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,文化自信是更基础、更广泛、更深厚的自信,就此而言,“第二个结合”有助于树立文化自信,推动文化繁荣,担当文化使命,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,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。

宣讲片段

我们应该如何理解“第二个结合”?

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二者能够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。结合的过程是有机结合、化学反应,结果是相互成就。双向的互动不仅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,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,正是在这个意义上,才能说我们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,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。

为什么说“第二个结合”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?

从理论上看,“第二个结合”是对古今东西之争的回答。这意味着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、文化虚无主义,也不是厚古薄今、以古非今,而是以古鉴今、古为今用。

同时,之所以说是“又一次”,说明这不是第一次:我们曾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,提出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;我们也曾从“两个凡是”中解放出来,提出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”。如今,我们提出“第二个结合”,这意味着我们从西方中心的话语体系中解放出来,理直气壮、自豪自信地从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事业。

宣讲片段

任何文化要立得住、行得远,要有引领力、凝聚力、塑造力、辐射力,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。我们的社会主义之所以不一样,又生机勃勃充满活力,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。

“第二个结合”是破解我们内在基因密码的钥匙,这使我们能够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,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。学习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,青年义不容辞,我们在路上。

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

XML 地图